关于“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农商银行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0-12-10 11:18】【来源:邵阳新闻在线李政【字体:

2020年,疫情来袭。面对这场“灾难”,各行各业在陷入“低谷”的同时积极探寻新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农商银行业务经营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也迎来了新的转型机遇和拓展空间,如何实现新形势下县(市)域法人机构农商银行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值得深思。本文以邵东农商银行为例,在认真调研了疫情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信贷业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发挥好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疫情影响下的地方经济新趋势新特点

(一)外贸出口壁垒重重,需求总量负增长,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传统工业品出口下降,防疫卫生物资出口大幅增多,但增长趋势放缓。新冠疫情阻断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打破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导致消费需求被压制、投资需求被延迟、外贸需求被替代等等。

(二)为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水利工程、铁路等大项目陆续开工,5G、数字经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基建投资,拉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衡邵干旱走廊,投资过百亿的犬木糖水库工程开工。

(三)区域交流不畅,受管理及科技水平限制,倒逼区域之间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伸展,经济内循环扩容提质。

二、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信贷业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疫情影响下,信贷业务受到重大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1.有效需求不足。疫情导致经济继续下行、投资渠道收窄,加上封城限行、延期复工,客户有效需求显著下降,贷款营销难上加难,虽然国家出台众多有效政策,实行“六稳六保”策略,但依赖人口流动的相关服务行业复苏缓慢。从我们接触的小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出口企业订单减少,部分出口企业转做国内市场,一些企业,疫情期间上马的口罩、防护服生产线已经停产,企业库存增加,应收账款增加,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

2.信用风险加大,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冲击。作为根植地方的金融机构,农商行点多面广,服务人群众多,承担着支农支小、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命,可以说与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农商行客户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而中小微企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在本次疫情影响中首当其冲。受经营范围限制,农商行贷款与当地产业结构高度相关,贷款行业集中度较高,风险客户不断增加。本次疫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受影响程度仍在持续发酵,不良贷款短期将大幅攀升。中大型企业多为行业龙头企业,行业竞争力强,财务状况优秀,抗风险能力强,同时,在行业中,话语权比较大,就业人员多,得到的政策扶植力度也更大。原本就困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其贷款已经形成不良的,存量不良催收难度加大。

3.利率下行,利差缩小,盈利空间压缩。对农商行而言,存贷利差是营业收入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议价能力较差,农商银行资金成本高,贷款存量规模大,在疫情背景下,信贷业务增速放缓、LPR下调、利差收窄、中间业务收入减少、拨备压力加大,再加上为中小企业降息免息的政策要求,这些因素都对农商行的盈利能力提出挑战。当前,在疫情背景下,银行间贷款价格利率和抢客大战按下了“加速键”,而利率“价格战”不会因为疫情的结束而结束,只会催化“后疫情”时代更加激烈的金融业市场争夺战。农商银行存量客户的稳定性受到动摇。为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监管部门接连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小微企业降低贷款利率,客观上会对以小微企业为主要客群的农商行产生客户分流效应。

4.过度依赖线下,科技赋能不足,农商银行在推进数字银行转型上往往形式大于实质,疫情暴露了科技金融的短板。跟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商银行在线下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在线上远程办公、线上业务营销、线上业务办理等方面差距还较大。农商银行主阵地在农村,核心客户老龄化的趋势明显,对线上业务接受程度和使用频率低,导致了疫情期间业务发展基本“停滞”,虽然农商银行加紧了布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但仍难满足疫情之下客户的数字化服务需求,电子化程度不高,结算手段和渠道“老化”,影响了农商银行业务扩展。

(二)疫情后,复工复产复市步伐加快,农商银行也迎来发展机遇。

1.形成错位优势。此次疫情导致客户更加两级分化,大型及股份制银行优先支持基建、尖端制造业等大项目、大企业复工复产,而“雪上加霜”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将留给农商银行更加广阔的“下沉空间”。同时,滋生潜在客户,受疫情影响,部分从未有过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或出现临时性资金短缺,疫情利好的医药器械、生鲜配送等行业及其上下游经营者或产生扩大经营需求,为零售业务创造潜在客户。

2.数字化转型路径更清晰。一是条件更成熟。疫情后,“互联网+5G”等新模式将推动“宅办公”“宅消费”等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加速向县域农村市场渗透,为农商银行“线下反攻线上”创造有利条件疫情期间,以邵东农商银行为例,创新推出“金服利推”线上获客产品,加快发展农信特色的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二是政策更明朗。银保监会两次发文,“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这无疑是一缕“政策春风”。

3.疫情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变革,为农商银行构建新生态创造机会。一是融入社会治理。疫情让整个社会治理体系进入了重塑和优化期,作为地方金融排头兵,农商银行有能力、有情怀、有义务去承担更多的金融服务和社会责任,与社会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成为政府及百姓心中的“自己人”。二是激发内生变革。此次疫情充分暴露了农商银行在内部管理、业务流程、危机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其更加清晰的认识自身短板,为内部全面转型、变革提供动力。三是赢得客户口碑。此次疫情,作为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各地农商银行纷纷“雪中送炭”,把更多的资源向得不到金融支持的客户倾斜,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

三、后疫情时代,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信贷业务的思路和出路

(一)以省联社与邵阳市政府、市办与邵阳市供销总社签订的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快邵东农商银行和邵东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战略合作增强政银合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农商银行共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双方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创造经济社会发展与金融同建共治、同频共振、同步共进、同向共赢的生动局面,进一步筑牢互依、互助、互补、互赢的新型“政银”关系。政府方面:一是建立融资项目定期推荐机制,政府按照“有市场、有效益、有偿还能力、风险可控”的原则,每年向农商银行推荐重点项目、企业投融资信息,支持其成为邵东市规模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年度纳税靠前企业的融资牵头行或银团贷款主办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农商银行成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合作金金融机构。二是营造诚信可靠的信用环境。大力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力争至2023年完成面达到100%。支持农商银行在各乡镇机关政务大厅设置“便民窗口”,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支持农商银行深入推进“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明确农商银行为邵东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办银行,对农商银行在品牌宣传、资源共享、人才交流、普惠金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加强合作双方党组织的协调联动,推动乡镇(街道)党委与农商银行党委、行政村党支部与农商银行基层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共同推动整村授信、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农商银行方面:一是强化农村金融信贷支撑。在支持农民增收致富、现代农业发展、中小微企业融资、壮大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高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信贷投入,做到贷款资金不出县、资金业务不跨省,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高效、稳定持久的资金保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管理原则,在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地方受疫情影响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承诺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针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物流运输、批发零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持续改善金融服务,推出系列优惠举措,持续加大对地方党委政府确定的名单企业及上下游客户的信贷投放,支持邵东辖内中小微企业复工达产。二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建立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以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推动农商银行整体利率水平逐年下降。对地方政府推荐等政策性鼓励工程、项目、企业贷款的利率,给予较其他同类贷款降低50bp左右的优惠,其中,邵东境内纳税前五十大户和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贷款利率再降50bp左右的优惠。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承诺发放贷款不收取除利息之外的任何费用,并承担在办理贷款抵押登记手续时相关部门收取的全部税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采取展期、续贷、重组等综合措施,大幅度简化办贷手续,适当减免贷款利息,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破解市场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根据政府每年明确的经济发展举措,结合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地域特色和经营特点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下调相关行业、产品客户评级准入标准,开发相关配套信贷产品,并明确专门班子成员和支行进行对接,帮助邵东辖内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慢等问题。加快推出通用机械设备抵押与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帮助邵东辖内企业解决抵押难问题,支持邵东特种玻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扩大融资,推动机械、建材、五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强化旗下“福祥e贷”线上产品在邵东推广运用,2020年内实现全面普及,着力解决邵东地区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群体“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按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要求,优化改造申贷流程,实现农户、工商户小额贷款限时办结,小微企业贷款办贷时限缩短“一个工作日”以上。四是助力政府优化债务结构。支持地方政府优化债务结构,对于政府下属产业园、工业园及控股公司发行的债券,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规定及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承销或购买地方政府及下属公司、园区债券发行总额的20%以上,积极参与非标产品。五是支持县(市)域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农村信贷市场投入,将邵东市“一县一特、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农业产业布局与“信贷支持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发展计划”深度融合,大力支持邵东辖内箱包、打火机、五金、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力争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邵东辖内农户、商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工作,推动有效借贷主体100%授信。积极支持邵东市供销系统深化改革,为粮食储备中心和县(市)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建设贡献力量。加大邵东市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对于符合“四有两好一项目”条件,且有资金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款,做到应放尽放。支持政府税源培植。助推党建+“三个十工程”,跟进十个信用村、十个专业市场、十个异地邵商协会联盟,通过对接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疫情后乡村经济发展及振兴战略释放的巨大需求,将成为信贷投放新的热点和增长点。一是细分客户市场,创新信贷产品,挖掘有效信贷需求。针对疫情影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失业人群再就业、工薪人员消费升级等情况,着力缓解疫情对地方民生的不良影响,创新推出“复工复产贷”“本草兴农贷”“兴工贷”“兴商贷”“兴村贷”“兴市贷”“邵商贷”“安居贷”“湘女贷”等系列金融产品,推动辖内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贷款户数逐年提升。二是加强与土地资源的融合推进。通过确权颁证,农民最大的改变体现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农村“两权抵押”“三权抵押”、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农业现代化等系列项目金融需求空间巨大,农商银行不仅要做好信贷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同时也要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如与农村基层组织联合,加强村银共建,推广整村授信,做好金融网格服务,选派优秀人员到乡村挂职等,从核心和内涵上落实乡村振兴长远战略。三是优化存量客户,做好存量客户升级和风险防范工作。进行筛选,通过客户信息调查、非现场回访等形式,评估疫情对企业经营、家庭等各方面影响,包括当前现金流状况和潜在风险等,建立客户管理台账,灵活采取贷款展期、减免罚息、征信保护、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措施,“一户一策”地开展差异化救助,防止局部信贷资产质量劣变。其中,对于行业影响较大但暂未逾期的客户,如批发零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可以采取还本转期续贷、阶段性调整贷款利率、调整还款方式、贷款展期等阶段性扶持措施,支持企业开展生产经营自救。对于疫情影响严重且已经造成贷款逾期的,通过利息减免、征信保护等救助措施,帮助客户走出困境。

作者:李政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罗思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