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银行
农行隆回县支行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金融支付服务体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你别小看这个只有‘巴掌’大的‘银行’,它能办理小额取现、缴费、转账、刷卡消费、查询等多项业务,给咱们老百姓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每当谈起农行“巴掌银行”的好处,隆回县山界回族乡朝阳村“助农取款服务点”代理商钱跃民逢人便夸“巴掌银行”好。

  钱跃民所在的朝阳村是个山区小村,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老人们若要领取低保或粮补资金必须翻山越岭到乡里或县城的银行才能取到钱,有时为查询银行卡里的余额也要奔波一天,来回的车费与路途奔波让村民们苦不堪言。

  钱跃民是朝阳村留在村子里为数不多的中年人,因留念故土,他不愿外出谋生,自己在家里开了一间小店铺,主要经营百货和副食。这些年来乡亲们的艰难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从得知农行要在村里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消息后,他便主动和农行对接,希望早日将“助农取款服务点”设在自己的店里。

  2012年初,钱跃民的小店铺终于挂上了农行“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牌匾,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村里没人光顾他的“助农取款服务点”。他通过走访村民,终于找到症结所在。原来,尽管农行员工已经到村里宣传过“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好处,可村民们根本不相信那台像电话机一样的小小机具能取到现金。

  为了让“助农取款服务点”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钱跃民每日都到乡亲们的家中宣传。为增强说服力,他还邀请农行工作人员和他一起到每户村民家做宣传动员工作,耐心讲解“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特点。

  在钱跃民和农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生意越来越好。如今,老人们不用翻山越岭就可以在自己家门口取到养老金和种粮补助金了。

  在隆回县农村,像钱跃民这种在自家小店铺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代理商多达上千家,当地农民群众受益于“助农取款服务点”带来的便利,大都亲昵地把农行“助农取款服务点”称为“巴撑银行”。

  近年来,随着“新农保”、“新农合”在农村的广覆盖,相当数量的惠农卡承载了相应的功能,扩大了广大农民对于金融基础服务的需求。为帮助山区农民在家门口能够快捷、安全地办理金融业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民朋友享受小额取现、刷卡消费、转账、查询、缴费等服务,该行顺势而为,积极开展以“助农取款服务点”为载体、以“惠农卡+电子科技手段”为基本模式的“村村通惠农工程”。

  “助农取款服务点”主要建立在行政村、社区、农村小超市、医疗点等现金流比较多的地方,利用“惠农通”转账电话,“新农保”、“新农合”客户、惠农卡客户以及其他农行持卡人可以办理提现、转账、消费、缴费、查询等,足不出村或者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尤其是给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规划设计上,该行结合当地实际,有效结合辖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布局以及市场需求等情况,确立“惠农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为金穗“村村通惠农工程”推进主导模式。在区域选择上,与政策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相结合,分类设立金穗“村村通惠农工程”服务点,特别是优选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推进工程建设。在资源配置上,选取符合准入条件的合作商户规范开展助农取款业务,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自2012年以来,该行先后在全县900多个行政村布放“惠农通”机具1140台,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012个。截至2016年7月,该行“村村通惠农工程”覆盖率达100%,“村村通惠农工程”活跃率达98%,“村村通惠农工程”分流率达37%,名列全市农行系统第一。“村村通惠农工程”让农行金融支付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快捷便利的格局。

作者:钱书忠 阳超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