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银行
农行隆回县倾力支行打造特色支农文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钱书忠  阳超轩)“丈夫早年去世,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后,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前几年仅靠种田获得的微薄收入过日子,生活相当贫困。这两年多亏了银行对我的支持,帮我贷款办起了家庭养殖场,现在的日子过得好多了。”近日,隆回县村民陈金花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嘴中的“银行”便是农行隆回县支行。而这,只是该行扶持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该行按照农总行“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的企业使命,结合本行实际,创新服务“三农”方式,拓宽支持“三农”新途径,走出了一条支农特色发展之路。

  用心诠释“责任文化”

  今年3月初的一天,隆回县乍暖还寒,而该行的客户经理却冒着迷蒙细雨走访隆回县山界回族乡老屋村百合专业合作社。他们一来到老屋村,就深入田间地头,问生产、查长势、听讲解,详细了解销售和资金需求情况。而这仅是该行长年开展“走千村、访万户,知民情,解民难”活动中一个平常的场景。

  正如该行行长陈任中所言,农行虽然实行了商业化运作,但不变的是坚持服务“三农”的传统和责任。他们制定“解困、扶持、服务”六字方针,通过深入开展走访活动,把惠农的实事、好事送到农民的心坎上。

  据统计,近两年来,该先后走访全县600多个行政村3万多农户和100多家企业,用心与千千万万的客户建立帮扶关系。

  客户经理的日记中曾记下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个来自基层的客户经理,我在这次走访活动中,读懂了什么是坚守,什么是改变。不管是风、是雨;是冬,是夏,农行人始终坚守矢志不渝的责任、不离不弃的信念和对农行事业的坚定使命。而改变的则是旧有的观念、机制和模式。

  用情展现“服务文化”

  在同业竞争的特殊环境下,服务战、品质战愈演愈烈。该行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打造“服务文化”这个全新的服务理念,创造家一样安全、温馨、心情舒畅的氛围。

  “服务文化”的核心在于把客户当做家人,把银行当成客户的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行在网点设施摆放和环境布置上凸晃温馨、亲切的家庭氛围,把“服务文化”细化为四种观念,即:客户家人观——视每一位客户为家人,热情服好务;银行家庭观——视银行为快乐和睦的大家庭;同事兄弟观——视同事为兄弟姐妹,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协作;快乐工作观——在单位工作像在家里一样快乐。有了良好心态和工作快乐,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服务文化”虽然提出不到两年时间,但该行经过不断深化和发展,现已让“服务文化”成为每位员工秉持的服务理念与使命。

  用爱书写“金穗文化”

  一直以来,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对此,该行建立中小企业和农民都能受益的金穗惠农机制。该行行长陈任中在党委会和员工大会上常讲,农行是有社会责任感的金融企业,要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创新服务和金融产品,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良好的金融服务,使农行成为农民的贴心银行和中小企业的知心银行。

  2014年初,该行推出“个十百千万工程”就是变革服务、践行惠农的一个典型。所谓“个十百千万工程”,即扶持1个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中小企业、100个个体工商和生产经营大户、1000个规模种养户、发行1万张金穗惠农卡。

  为了把“个十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该行采取多项惠民举措。在机构设置上,成立“三农”事业分部,创新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体系,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在拓宽担保渠道上,积极与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优惠贷款条件,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在信贷审批环节上,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客户等待时间。在信贷投向上,着力“做深做透重点客户”,做好重点企业上下游的延伸金融服务,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业务发展。

  文化是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和业务发展的助推器。经过近两的支农文化实践,该行做强、做大、做优了农户小额贷款、助业贷款品牌,扩大了涉农贷款的支农效应,促进了农行和“三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钱书忠 阳超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