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钱书忠 )自2012年开展普惠金融工作以来,为解决山区农村支付渠道不畅的难题,农行隆回县支行除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和增加自助银行服务区存取款一体机、ATM机、自助终端机设备外,还先后在全县900多个行政村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布放“惠农通”机具1140台,尽力满足农村地区小额取现、业务查询、转账汇款、购物消费等金融服务需求。
然而,仅有好的“惠农通”机具,如果“惠农通”机具动户率不高,也会出现“肠梗阻”。不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而且会造成金融资源的浪费,影响金融服务在农村的进一步延伸。
据该行负责人介绍,“惠农通”机具刚布放那会,机具的动户率达到95%以上。经过几年的发展,“惠农通”机具动户率不仅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至2014年底,全县“惠农通”机具使用率不足56%。
经过深入调查了解,造成“惠农通”机具动户率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助农取款服务点部分代理商举家外出务工,造成“惠农通”机具停止运转;二是助农取款服务点代理商积极性普遍不高,影响了机具的使用率;三是助农取款服务点代办业务手续费低,部分代理商觉得不合算,不愿作为;四是代理商不会操作“惠农通”机具或操作失误,使“惠农通”机具常处于睡眠状态。
针对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为提高“惠农通”机具的动户率,切实解决农村地区支付渠道不畅的难题。今年以来,该行从激活“惠农通”机具、提高动户率入手,成立“惠农通”机具流动服务队,由个人金融部牵头落实流动服务队工作责任,按照“自上而下、统一组织、狠抓落实、协调配合”的原则,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为确保此项顺利推进,该行流动服务队队员深入农村对助农取款服务点代理商开展一对一的现场宣讲、培训,现场指导、现场试机,切实保障助农取款服务点代理商对“惠农通”机具操作应知应会、运用自如。并对“惠农通”机具的功能进行优化,通过功能的优化增强“惠农通”机具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近年来,随着电网改造工程在农村的深入推进,农村将告别机械电表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安装使用智能电表,农民用电由过去的先用电后缴费转变为先缴费后用电。这一改革促使农民必须提前将电费存入电表账户内,才能确保家庭用电不会被自动停电。该行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县广播电视媒体、悬挂条幅、搭建咨询台、派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培养农民办卡用卡缴纳电费的习惯,逐步改变农民对现金支付的依赖,提高农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
该行本着科学、合理、便利的原则,与当地政府、村委会、电管所、万村千乡农家店、小超市、便利店开展合作,布局助农取款服务点。通过采取重新选址、更换代理商、加强培训、评选代理商星级、提高业务代理手续费等方式,唤醒沉睡的“惠农通”机具。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该行先后更换助农取款服务点代理商221个,举办代理商培训班2期,“惠农通”机具动户率由去年末的56%提高到98%,真正实现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助农取款村村通工程”带来的便利。
为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防止案件事故发生,该行组织流动服务队队员、网点管理人员和部分客户经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制定助农取款服务操作规程及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并将《客户须知》、《业务办理流程》和收费标准在醒目位置予以公示,使助农取款服务点办理业务有章可循并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随着“惠农通”机具动户率的不断提高,农村支付渠道不畅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真正给农民带来了方便与实惠。当地农民无不交口称赞:“农业银行不愧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银行,想老百姓之想、急老百姓之急,我们不用出村,甚至不用出户就能享受到这么便利的金融服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该行将秉承全心全意支农、惠农的服务宗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