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银行
农行隆回县支行扎根扶贫点扎实开展扶贫工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钱书忠)“以前,我们村里来过很多扶贫工作组,但像农行这样扎实、亲切、贴心、务实的工作组还是少见。”近日,笔者在隆回县西洋江镇双江村走访时,当地群众满口称赞。

  “几个月没回来,村里的变化真大。走在村里的街道上,目睹道路平坦、卫生清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前不久,刚从广东返乡探亲的村民宁老板,对村里发生的变化表达由衷的赞叹。

  2015年初,隆回县委、县政府将双江村确定为农行隆回县支行的对口扶贫村。该行成立扶贫工作组进驻双江村开展对口扶贫工作,采取“进百家门、办百家事、解百家难、连百家心”等举措,走村串户开展民情恳谈,宣传党的政策,为民兴办实事,切实解决山区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短短10个月,该行通过送项目、送信息、送技术、送资金,促使该村面貌大变样,扶贫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蓝图:绘就发展新貌

  该行工作组从环境整治入手,绘就双江村发展新面貌。一方面,着力打造美丽村庄。他们以创建市级卫生村庄为契机,结合新农村“乡村风貌”工程,从治理“脏、乱、差”着手,强力推进净化、美化、绿化、序化、亮化五大工程,全力打造美观协调、特色鲜明的乡村新面貌。另一方面,着力抓好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以“科学、民主、文明”为主题,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十佳文明村民”、“十佳致富能手”评选活动,形成人人参与、户户争当的浓厚氛围,引导村民团结友善、和睦共处。通过文明创建,逐步推进和谐文化、创业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群众文化全覆盖,形成文明、和谐、向上的新风尚。同时,该行工作组还按照“依法治村、管理民主”的思路,大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全村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干群法律意识,努力建设廉洁班子、清正队伍,培育诚信村民、守法村民。指导建立完善村民自治章程、财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以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调解委员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把村级各项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扶智:增添致富动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要改变“救济式”为“参与式”扶贫开发,关键是要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此,该行工作组从提高村民素质入手,强化村民脱贫致富新动力。

  抓好技术培训,实施智力扶贫脱贫,“授人以渔”是扶贫工作的破题之举。该行工作组积极整合“阳光工程”、扶贫、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资源,加强村民素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考核,确保培训实效,使农民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增收致富能力。

  针对该村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给自足、封闭僵化”的状态,该行工作组采取召开群众大会讨论、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办法,加快转变村民发展观念,变“给钱给物要我干”为“主动参与我要干”。为提高扶贫产业的组织化、市场化、社会化水平,该行工作组筹备成立了双江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牵线搭桥,支持引导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超对接”,促使村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加快产、销、加一条龙,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造血:拓宽增收渠道

  以特色产业培育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是破解扶贫开发难题的金钥匙。该行工作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了该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着力增强该村的“造血”功能。

  壮大特色种植,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该行工作组按照发展集约、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标,借力国土开发整治,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富硒香型种植产业基地开发,因地制宜开发优质茶叶、中药材等种植项目。

  发展生态养殖,是扩大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该行工作组利用山地生态资源,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推动形成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行“猪—沼—果(菜)”、“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等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积极与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沟通联系,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野猪、野鸡、竹鼠、山羊等绿色生态养殖产业,用产业发展来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作者:钱书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