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楼村的“荣誉村民”

——记中国人寿湖北荆门分公司扶贫人何光宏

【时间:2020-10-17 15:55】【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七月的村道在烈日下冒着“烟”,何光宏拿上一顶草帽轻车熟路地走在发烫的水泥路面上,后背衣衫不出几步就已被汗水打湿。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走访贫困户,而与四年前相比,他心里的沉重少了许多,因为这四年来这贫困村再也不是当年的模样。

56岁的何光宏是中国人寿湖北荆门分公司在职职工,从2015年8月荆门市组织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开始,他就成为队员来到钟祥市柴湖镇沙楼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何光宏说:“公司里年轻人居多,对扶贫工作不了解,而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结着深厚的农村情结,对农村环境及群众工作也有独到经验和理解,没有人比我更合适。”至今,工作队负责人已交接五任,何光宏仍坚守如初。

扶贫4年,如今他成了“荣誉村民”

湖北省荆门市柴湖镇是我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曾因贫困备受关注,沙楼村更是重点扶贫的移民村,全村共有村民295户、125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95人。

2015年8月,按照荆门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市科技局和中国人寿荆门分公司共同与沙楼村结对驻村扶贫。

几年来,驻村工作队积极作为,多方联系,为村里落实扶贫资金,兴建了光伏发电站、乡村公路、村卫生室、村图书室等基础项目6个,协助发展了大棚香菇、花卉苗木、养羊养鱼等经营项目8个,还联系落实了招商引资项目。中国人寿荆门分公司、市科技局联合工作队被荆门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先进精准扶贫工作队,何光宏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村民一桩桩、一件件都感念在心。

在何光宏宿舍的抽屉里,他珍藏着一份荣誉证书,翻开红艳艳的封面,里面赫然写着:何光宏同志,您多年来驻村助民,精准扶贫,深受村民敬重,现授予您为我村“荣誉村民”。落款为:钟祥市柴湖镇沙楼村村民委员会。这看似普通的证书,在何光宏眼里却是代表着自己四年扶贫工作的成绩单。

何光宏仍清晰地记得颁发证书那天的情景。在村委会简陋的会议室内,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每个人的情况何光宏都烂熟于心。村民们向到场的中国人寿荆门分公司、市扶贫办的领导讲起“老何”的扶贫故事---协助村里建光伏发电站、修路、架桥、建卫生室;帮助贫困户搭香菇大棚、请技术员、联系销路;给贫困户送米、送油、送寒衣,解决生活困难;甚至村民家里一些难断的家务事,村民们都习惯找“老何”讲一讲、评评理,“老何”就是他们的知心人、家里人。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

何光宏睡觉的地方是村委会内一间空房改造而成的集体宿舍。书桌上放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还有一本驻村工作队工作日志。

翻开何光宏的工作日志,里面这样写着:“2016年7月,我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村里遭受多年罕见的洪涝灾害,让沙连恒家更是雪上加霜。”

沙连恒家是沙楼村贫困户中比较典型的特困户。家有6口人,沙连恒身体差,患肺气肿病多年,常年吃药打针。妻子和国玉因风湿和中风导致下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吃药。因家里地少,为维持生计,儿子沙登豪外出打工挣钱,儿媳张清香不堪家庭重负,离家外出几年未归。两个年幼的孙子靠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照顾着,居住在一间破烂不堪的房子里,生活异常艰辛。

何光宏知道情况后,决定首先帮助沙连恒家申请大病救助和低保医疗保险,医疗报销比例得到大幅提升,极大地减轻了家里医疗费用负担。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6年7月,连续三天的暴雨席卷了整个沙楼村,暴雨将沙连恒家淹了一米多深,原本破旧的房屋变成摇摇欲坠的危房,一家人只得投宿在村委会。

灾情过后,何光宏在公司的支持下号召全体员工为其捐款,用筹集到的3万元善款对沙连恒家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门前杂草丛生的空地变成了平整的水泥晒场,沙连恒家里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之后,何光宏还介绍沙连恒家的儿媳张清香到大柴湖开发区工业园区务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加上儿子沙登豪在外务工,这样全年家庭收入就有5万多元,同时两个孩子的学费按照政策也减免了,全家人过上好日子终于有了奔头。

何光宏说,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只要家庭和睦,人心齐,脱贫就有了希望。

脱贫路上,大家谁也不掉队

在离沙楼村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有一家辉声电子加工厂。不大的厂房内,有二十多个工人正在进行生产作业,他们中大多数都是沙楼村的村民。

辉声电子加工厂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主要以生产加工耳机半成品为主。这个厂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扶贫车间。

说起它,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沙楼村以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为主,生产结构单一,且村里大多都是留守老人,年纪整体偏大,干不了重体力活,有的还要照顾孙子孙女,不能外出务工。考虑到这些情况,何光宏意识到要想帮助更多的人增加收入,当务之急是解决就近务工的问题。

他了解到,村里的沙江辉和赛妮是一对80后夫妻,早年在广州打工,从事电子加工行业,经过多年打拼摸到了一些门路,也攒了一些积蓄,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何光宏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电子加工厂对岗位技术要求并不高,也不是高强度的体力活,非常适合村里的老人。趁着沙江辉夫妇回家过年的时机,何光宏找到他们夫妻俩,极力劝说希望他们能够回乡办厂,通过给他们讲政策、理思路、增信心,夫妻俩有些动心了。

年后,沙江辉夫妇离乡回去工作,何光宏却满心都是这件大事,一天不办成,他便一天也睡不踏实。那些天,何光宏三天两头就往镇里跑,向镇里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随后,他又接连走访了四新、红升、沙楼、白岗、上头等村子,向他们请教开办扶贫车间的经验。就连选址、招工、进设备等细节何光宏也都替村民们考虑好了。

在做足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沙江辉夫妇也终于下定决心回乡办厂了。有了前面打下的基础,扶贫车间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仅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何光宏介绍说,“扶贫车间”采取“企业+农户”模式,把车间设在家门口,村民们不仅可以到厂里来上班,对于家里还有农活、时间不太充裕的村民,也可以通过居家作业完成生产订单。这样一来,平均每户每月可以增加1200元左右的收入,有的可以达到2000多元。

目前,辉声电子加工厂年产耳机半成品100余万根,平均月生产订单达到30万元,就近吸纳务工人员120多人,其中贫困户达到30多人。

沙楼村的“成长”故事还在继续,何光宏的扶贫故事也未曾停止。他说,他还要继续干下去,直到大家都摘了贫困户的“帽子”,他才能放下心。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日日夜夜的付出和长长久久的牵挂。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春香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