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地方债风险是否可控重点在使用是否合理

【时间:2018-01-27 07:20】【来源:人民网【字体:

人民网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孙博洋)26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政府投融资报告2017》。来自理论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地方财政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政府投融资报告2017》指出,受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主要经济矛盾的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是消费,但是主要推动力是投资。2016-2017年,我国投融资规模始终保持在高位运行,而政府投融资则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据了解,《政府投融资报告2017》是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研究团队历时近两年推出的研究成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所谓的地方债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没有一个对地方政府债务权威公布,地方债务有没有、有多少、债务期限、债务品种、债务的规模和结构都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发布。这就导致了大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依据不同的数据源来“盲人摸象”,形成了不同的判断,于是便形成了一个“问题”。他认为,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状况,原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缺乏预算。

面对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如何防范风险,应对挑战,刘尚希认为,首先要重新认识债务,还要考虑到地方政府作为公共主体的法定责任和道义责任,从这个方面重新认识政府的债务。政府的直接债务、或有债务,都需要一个更为精确的定义。其次,应对债务风险要跳出债务本身,不能就债务论债务。债务的风险不是来自债务本身,而是在于债务的使用。用的得当,有收益,风险就可控,而不是简单的看债务多少。

刘尚希还表示,目前,我们虽然有投融资的概念,但是尚缺乏投融资的体制。没有把投资、融资真正地在体制上融为一体。投资计划是碎片的,融资计划是碎片的,分散在太多个政府部门。缺乏统筹,也导致测算上非常有难度。有了漏洞,虽然有很强的动员能力能够及时堵漏,但是这种方式成本很高。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徐晓波副司长表示,在目前投资领域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尤其是政府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融资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而投融资中融资作用如何创新,如何完善,将更受瞩目。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汪文祥认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有两类,一类是投资项目集中风险,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的安排建设时序,否则过度集中大建项目,造成负债和收益来源不平衡,往往会出现集中性风险。第二类是流动性风险,对此建议,地方政府做融资规划中,要做一个风险防控方面的重点项目补偿机制,或建立一笔基金,一旦出现风险,及时补上,类似于企业借债中的“过桥贷”,来防范流动性风险。

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朝才表示,我国家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高峰期,依据以往经验,往往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个时期都对基础建设资金需求特别大。他表示,《政府投融资报告2017》出来的目的首先就是给地方政府投融资来“照相”,呈现地方政府投融资的规模、结构、用途、效果。其次是介绍一些好的投融资方式模式。

深圳金砖城市先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志军表示,2018年我们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改变基础设施债务的定价方式,另一个是一个地方政府到底负债多少是合理的。

郑志军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会负债,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性核算价格不合理。他举例说明,比如一条公路花三十亿建设,使用寿命三十年,按现在金融机构的定价,5-8年就要还清,实际上是不合理的,30年的定价应该30年还清。

他表示,我们推出一个公式,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价等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费用加上它的日常维护费用,这个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个价格定位。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春香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