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2017:风口转向 创业者每一天都在生死关头

【时间:2018-01-05 07:32】【来源:搜狐财经【字体:

对于共享经济赛道的其他创业者来说,摩拜、ofo是标杆、希望,同时也带来压力、焦虑。

2017年,投资人对共享经济的热情彻底被摩拜、ofo点燃。根据i黑马统计,共享单车行业整体融资近200亿元,最疯狂的阶段,平均每天融资金额近亿。共享单车之后,投资者们急于找到下一个高频、刚需的风口,共享充电宝撞上了这个机会,同样快节奏的融资,40天12亿,使得这个战场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

摩拜、ofo的PK贯穿2017年始终。其他共享经济赛道的创业者认为,这是一场教科书式的PK。它告诉后来者,在风口下要会融资、能打快仗。创世伙伴资本合伙人梁宇称,他非常看重创始团队融合适的钱加速跑和控制节奏的能力,“市场投到每个赛道里的钱总体是有限的,头部企业拿到入场券后,后入者基本上就没戏了。”

不过,共享单车的疯狂可能很难再复制。

自共享单车后,整个行业理性很多,资本和创业者开始在意盈利。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金沙江”)合伙人朱啸虎称,以后不会再投烧钱的项目。

小电科技是金沙江所投的共享项目之一,其联合创始人陈章告诉时间财经,不融资这场战役打不下去,但是盈利才能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好,“我们非常清楚没钱的时候有多痛苦,烧钱的项目可能起得很快,但是灭得也很快。”

2017年,共享经济的风口吹向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B2C领域,出现共享健身仓、共享雨伞、共享衣橱等项目。

谁能精准地捕捉到下一个风口?

风口之变:从C2C到B2C

2017年,共享经济风口开始从C2C转向B2C,共享单车是分水岭。

以前,共享经济赛道里是以网约车为代表的C2C平台。它们更符合共享的定义——盘活个人闲置资源进行再利用。其最大特点是轻资产,把供需双方拉拢到同一平台上匹配、交易,就轻松撬起几百亿美金估值。

2016年,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延展了共享的概念。来电科技CEO袁炳松认为,一物由多人共用即可称为共享,是不是租赁模式并非判定共享经济的关键。

从C2C过渡到B2C,是因为C2C模式太个性化,在某些细分领域很难有规模化发展。小电科技CEO唐永波认为,市场要形成规模,稳定的供给是必然前提,“网约车司机在中国的职业化过渡,这是形成稳定供给的必然条件。”

梁宇认为,无论供给端是个人还是企业,对于共享经济最朴素的看法是平台,“每一家共享企业更多地是做一个平台生意,把供给方和需求方拉到上面进行撮合,由平台提供服务,去中心化,这样一个共享模式可能就初步成立了。”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投资人看到了更多可能性。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人高亚宁称,这种商业模式能被复制到很多领域,大风口被抢得差不多了,高频刚需可能还有小风口。

共享充电宝撞上了这个机会。陈章回忆,做共享充电宝完全是机缘巧合。起因是去年底的一个聚会“12个人共用一根充电线的窘境”。所有人都在排队等这根线,每人5分钟,“这帮人都很有钱,绝对不可能让手机断电的。”

陈章认为,这里面可能有巨大的机会。

正是这个时候,资本开始密集关注共享充电宝项目。小电2016年12月成立,天使轮投资同期完成,领投方是金沙江和王刚。这轮融资谈妥前后只用了几分钟,陈章说,“我们的模拟器放在旁边,王刚发现这个东西可以充电,自己就用上了,后来才告诉他这就是我们的项目。”

王刚觉得,这就是他要做的东西。

四个月后,市场就沸腾了。小电一口气宣布了三轮融资,紧跟着,街电、来电、怪兽纷纷放出融资消息。据公开资料统计,共享充电宝项目40天融资12亿元。

袁炳松没想到充电宝分时租赁会以这样的方式浮出水面。深耕电池领域十几年的他2014年就已经入局,从去年8月份起开始盈利。资本打乱了原有的节奏,“这并不是一个需要有风的行业,是他们楞吹起来的。”

B2C领域的共享本质是分时租赁,模式并不新鲜,只不过加上共享的概念被重新包装了一回。靠谱的、不靠谱的项目都有,曾经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共享睡眠仓不到2个月就因为消防等安全隐患被关停、共享雨伞“活力摩簦”仅四个月就结束运营,还有共享充电宝、共享衣橱、共享健身仓等项目等待被验证。

一位投资咨询业内人士都惊叹于遍地开花的共享模式,他告诉时间财经:“看过不少共享项目,第一次听到有人做共享健身仓时,还蛮惊讶的。”

一个模式是否可行,陈章认为有三个关键因素,供应链成熟、服务标准化和消费行为规模化。简单地说,就是供需双方都要成规模,企业作为中间交易平台要能够提供让供需双方都满意的标准化服务,“共享雨伞也许在南方能成,不过,衣服、包的共享应该是真有用户。”

失败与反思:唯快不破

很多共享项目昙花一现,坚守者也每天徘徊在生死关头。时间财经据公开资料统计,2017年下半年以来,仅共享单车就有三十几家停止运营,7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处在破产清算阶段。

“最好骑”的小蓝单车最终没能熬过这个冬天。小蓝CEO李刚称,再好骑的产品,如果没有多元化资本支持和良好的财务规划能力,都显得无力。

6月份因宣传事故融资受阻后,李刚跑遍了上百家基金,始终没有换来一笔资金,“资本市场急转直下”,他这么形容。

小电刚开始每增设一批设备都提心吊胆,最怕资金链突然断裂。即使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陈章仍然珍惜账面上的每一分钱,他说太知道没钱时候的痛苦,“融资不能停。”

每一个微小的变量都可能改写结局,行业内很多事情都秘而不宣。街电目前融资3亿元,但是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以它现在的铺设规模,3亿元早就花完了,可能实际融资超过公开数据,“陈欧很有钱。”

不只是街电一家选择把融资真实情况沉于“水下”。唐永波说,小电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具体数额要等到适当的时候公布。

也有人对宣布盈利的共享充电宝项目表示质疑,“怎么算都不可能盈利,除非把押金也算进去了。”

此外,业内人士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风口到来让行业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大为缩短。共享衣橱就是一个例子,衣二三、女神派、美丽租等平台成立于2015年,今年以前,融资频率并不高,规模都在百亿美元。

朱啸虎用一分钟说服衣二三CEO刘梦媛,衣服租赁也是一种共享,然后这个行业就膨胀起来了。今年3月,衣二三、多啦衣梦、女神派先后宣布融资,规模一下子抬高到数千万美元。其中,多啦衣梦更是高达4800万美元,衣二三紧跟着在9月份加了一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

这是一个加速洗牌的过程。12月,多啦衣梦就被曝押金退不出,这距离它上轮高额融资不到一年。

美丽租CEO吴夏曾做过四年投资人,她认为资本对一个行业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不必过分放大这种作用,“核心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目前,美丽租基本上收支平衡,也已经完成尚未对外公布的A+轮融资。

“今年我看到淘宝、京东这种巨头都开始做租赁,说明这个市场要真正起来了,”吴夏告诉时间财经。

凸凹租车董事长张文剑说,当资本进来的时候,原本5年时间去做的事情压缩到2年,哪些先做、哪些后做需要冷静地思考。比如,先扩张还是运营?

梁宇称,他非常看重运营,这关乎平台有没有能力促成供给双方都满意的订单,这是服务的门槛,不过前提是要有充足的资金,“在没有融到足够多钱的情况下,走精细化运营,融到钱的人狂野式地打法,资金链断裂了后面很难维系。”

陈章的答案是小电一开始就重在运营,过程数据再好看,结果数据不行,资本也不会认。小电有一个运营管理平台,每一个地面人员手上有一个APP。通过它能看到所覆盖门店里面充电宝电量、订单产生的情况,从而很精准地做运营决策。

2017年下半年,朱啸虎在各种场合呼吁摩拜ofo合并,并直言以后不会再投烧钱的项目。这位走在风口上的投资人可能最代表资本圈的风向。

共享单车的教训适用于每一个共享项目——这是场唯快不破的战役,会融资、能打快仗是必备条件;同时,盈利依旧是资本最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商业模式的立足之本。张文剑称,稳健的商业模式是通过资本的助力实现自我造血,否则就只能再接着讲一个新故事。

下一个风口:向更广阔的天地走去

共享经济的风口下还有一片你不曾发现的天地。

福佑卡车是一家城际整车领域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于2015年3月上线。这家不被人熟知的公司通俗一点说就是做整车货物运输,福佑卡车创始人单丹丹表示:“我们运用互联网技术给大货车、卡车司机赋能,发展了2年零9个月,运输费用的收入已经达到了4亿元。”

福佑卡车共享的是司机的运力资源。以前,很多司机将货物从A地运到B地,返程总是要放空。单丹丹称,“有了互联网,有了共享经济,司机从广州到上海运的是A公司的货物,返程则是B公司的货物,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现在2C端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但是2B端还大有可为。

梁宇称,其实往前走还是有巨大的机会,特别是2B端,比如财务、人力资源端等,这些第三方可以把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共享出来,产业路由器是大势所趋。

市场追求的是效率,生产端需要的来自于需求端稳定有效的订单,梁宇说,“2B是我们看好的市场。”

单丹丹认为,2B领域还是一片处女地,财务系统、法务系统、印刷、机床都可以实现共享,“我原来自己做物流公司,一直和厂家打交道,很多工厂3月份很忙,找不到加工的机器,但是过两个月不忙的时候,机器也闲置,这都是资源的浪费。”

自客是国内第一家打自由职业者概念的品牌,其联合创始人申剑认为闲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他曾对时间财经表示,“我们平台打造的是2B模式,市面上一些竞品早期都是C2C模式,现在都在往这个方向上转。”

申剑称,预计中国的自由职业者很快能突破一千万,从商业价值上来讲,这已经是一个一百亿以上的市场。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告诉时间财经,共享办公把原来的办公形态彻底变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目前,SOHO 3Q有25个中心,其中19个为自有,6个为租用他人场地,总座位数21000个,潘石屹说:“20000多个座位还不够一个经济规模。我们想未来三五年时间做上30万、50万的座位,这样才会盈利。”

相比2C市场,2B市场的运营会更慢一些。梁宇判断,虽然2B的市场不会一夜爆发,但是未来几年一定会有现在还默默无闻的企业人尽皆知,他们建立的门槛,后来者进入时将很难企及。

投资人对2C市场的博弈背后有着更大的野心。无论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赌的都是高频、刚需,且可寡头化的市场,背后的流量和数据有着让巨头都羡慕的商业价值。陈章表示,有了流量和数据,就有了想象力。

街电投资人陈欧更愿意把共享充电宝看作是“新零售”的入场券,“通过线下流量获取用户和信息,提供服务,并由此对用户进行二次唤醒,”他表示,未来聚美还会孵化更多类似的项目。

成为行业寡头后的焦虑在于如何不被更底层的巨头颠覆?张文剑说有一天晚上他和戴威聊到很晚,出行领域每一家都在担心底层颠覆,自行车每天6千多万次、滴滴2千万次,再往上是专车、分时租赁、短租、长租到二手车,“底端在哪里是很重要的话题。”

不过,那都是战斗结束后要考虑的事情了。

北京时间财经记者万珮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春香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